1. 首页 > 热门资讯

积极财政政策名词解释(详解: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名词解释(详解:什么是积极财政政策)(图1)

也恰恰是在1968年左右,全世界开始进入滞胀行情的初步阶段。

由于全世界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我们说的单位人工可以有多少经济产出,开始增速全面放缓,当时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西方国家开始坐不住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很多国家的债务和宏观杠杆率已经明显上升,失业率开始也一并往上,物价也陡增。经济处于萧条的前兆,非常明显。

这些相信凯恩斯主义的人开始鼓励政府加大开支,尽可能搞财政赤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积极财政政策”。

你们不是企业和居民家庭有压力吗?没事,政府来加杠杆。能够多采购商品和服务的,绝对不少采购;能够上项目的,绝对不会少一个。

问题是,劳动生产率没有极大的提升,还是这点人上班,还是这点效率。你这样烧储蓄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全部计入高物价、高房价、高失业率了。

毕竟,没有一个政府是可以直接创造利润的。如此烧钱,最后还是要全民来背锅的。

等到二次石油危机后,全世界的物价更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蹿升。

事实证明,所有上项目、搞积极财政的,基本上都是错的。

积极财政不仅没有帮助GDP增长,反而使得物价和失业率第一出现同步暴涨。这种现象就是后来大家说的,滞胀。

滞胀,滞胀,说白了就是,身体不行了,你还要夜夜泡酒吧、high翻天,整个一个掏空自己身体的过程。

整个70年代的大滞胀可谓战绩颇丰:

黄金涨了20多倍,白银涨了30多倍,石油也是几何级暴涨,很多地方的房价也是倍数的疯涨。至于整体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世界都是产能过剩,全世界都是债务,全世界都是失业的绝望者吸毒、YP和暴动。

至于当时的各国政府,其实日子非常滋润。光美国来说,其在1980年时的债务/gdp比例竟然只有1968年的1/3左右。

也就是说,政府通过通货膨胀,不管是否主观意愿,大部分债务都被稀释完了。

当时的美国由于不能承受巨额贸易赤字下很多国家要求拿美元换回自己的黄金。美国的做法果然是不要脸:

一方面,直接宣布违约,咱们没有黄金给你们。

另一方面,跟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打贸易战,要求后者全部开放本国市场,好让自己的企业进来抢储蓄和内需。这个过程,基本上是在1965年左右,美国就开始启动了,1968年进入高潮,直到1980年全世界彻底大萧条为止。

本文链接:http://www.hainhha.cn/rm/93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1442716096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